- 文章数: 1029
- 作品数: 11
- 意见反馈: 82
- 访问人数:
- 创建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- 更新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,根据考证,他们在俄罗斯大地上生活了超过千年以上。而且,据说他们还是匈奴人的后裔,然而却说着突厥语,不知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?
这个民族分布于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交界,如今主要集中在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,他们就是巴什基尔人(башкиры)。
数百年来,他们为了捍卫领地、传统文化与自治权和各方势力坚决斗争,展现卓越的战斗力和强韧的生命力。
十三世纪蒙古西征时,他们和蒙古军队激战了十四年之久,虽然最终还是向拔都汗称臣,却保住了高度的自治权。蒙古帝国仅要求其派兵参军而不要求其纳税,也不干涉其内部事务。
一百多年后的金帐汗国时代(十四世纪末期)发生了巨变:由于脱脱迷失汗和南边的帖木尔汗国交恶,巴什基尔人被迫参战,随着脱脱迷失汗的惨败而遭受池鱼之殃,其领地遭到瓜分,其实力也大幅地被削弱。
尔后的喀山、诺盖、西比尔等汗国又向他们征税,巴什基尔人无奈地向鞑靼势力纳税。尽管在语言宗教文化上相通,然而彼此的关系并不融洽。
十六世纪中期迎来了转机:伊凡雷帝向喀山等鞑靼势力发起反攻时,曾派人联系巴什基尔人,以保障其自治权为条件换取巴什基尔人的中立化。双方取得圆满的结果:沙俄征战时未遇到阻碍,巴什基尔人也如愿地取回完整的自治权。
双方和平共存了一个多世纪,十七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现了裂痕:罗曼诺夫王朝实施移民扩张,还有税制和领地争议等问题引起巴什基尔人的不满,进而演变成激烈的抗争。直到沙俄终结,巴什基尔人共计发起过六次抗争,尽管付出不小的代价,却扎实地捍卫了领地和自治权。而沙俄也明白其诉求,不再触碰其底线。
诸多抗争中,最令沙俄头疼的莫过于这号人物:
这尊铜像的人物名叫萨拉瓦特•尤拉耶夫(Салават Юлаев),伫立在巴什科尔托斯坦首都乌法,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及民众心目中的英雄。
1773年,哥萨克出身的普加乔夫举兵叛变,联合农奴们大规模造反,声势浩大迅速向四周扩散。当时身为巴什基尔望族的萨拉瓦特•尤拉耶夫带兵呼应,给沙俄造成极大的威胁。
尽管叛乱于1775年被平定,萨拉瓦特被逮捕后遭到流放,然而他依然对群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不少巴什基尔当地的史诗和文学作品都把他的故事作为歌颂的对象。
这次的事件给沙俄极大的震撼,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多方面着手改革:一方面设法改善农奴们的生计,同时招抚少数民族,将权贵们收编到国家管辖的体制内。
1780年,沙俄修订法律放宽对异教徒贵族的认定标准,原金帐汗国系列及巴什基尔的贵族们大幅地被沙俄正式认定为贵族,领取国家的俸禄。
这项改革在日后起到积极的成效:十九世纪的俄法战争中,巴什基尔的骑兵队崭露头角:在托尔玛索夫、普拉托夫等将军麾下发挥马背民族的本色痛击拿破仑大军:从博罗季诺战役、塔鲁季诺机动战、一直到进军欧洲再攻陷法国本土,都少不了巴什基尔骑兵队的贡献,可谓功勋卓著。
详细信息来源:
http://www.syl.ru/article/209226/new_pamyatnik-salavatu-yulaevu---gordost-bashkirskogo-narod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