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翻译 繁体版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思想学说
墙头草的走狗本质与宿命(1)

俄乌军事冲突迄今超过半年,除了西方妖孽暴露出狰狞丑恶的嘴脸外,原为苏联一分子的波罗的海三国也随之起舞,纷纷对俄罗斯发起一连串制裁和挑衅。为何昔日的苏联成员国会与俄罗斯针锋相对反目成仇?事实上有着历史背景的因素。

 

# 古战场由来已久  
早在十三世纪,这里就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兵戎相见的起点:当时的西方十字军团觊觎古罗斯部落而出兵侵犯,让正遭遇到蒙古铁骑侵略的罗斯诸公国岌岌可危、雪上加霜————

 

权衡得失之后,诺夫哥罗德出身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决定向蒙古纳税称臣,全力和十字军一较高下。在楚德湖的冰上之战,击溃了十字军侵略者,守护领土完整。

 

当时激战的楚德湖,就位于今天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交界。

 

# 位置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
到了十六世纪,伊凡雷帝为了让沙俄的商品顺利出口到欧洲,在波罗的海开设了港湾,结果与西欧诸国闹得不可开交,协商无果之下又诉诸战争。

 

这场历经多年的立窝尼亚战争,起初势如破竹,粉碎了立窝尼亚骑士军团。然而在以波兰立陶宛公国为首的西欧诸国合力围堵下战来倍感艰辛,最后功亏一篑。

 

一百年后,彼得大帝肩负复仇重任,在大北方战争中先拿下圣彼得堡,后来击溃瑞典大军,获胜后俄罗斯才首次占领了该区域,将波罗的海三国变成自己的领土。

 

此后的岁月里,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属于沙俄领土,但在语言文化上却和俄罗斯有明显的差异,反而和德国还比较接近。也许是这样的因素,造就了波罗的海三国的背道而驰。

 

# 苏联时期失而复得
苏联草创之初百废待兴,还爆发内战,布尔什维克为了稳定局势而疲于奔命,这给予了三国独立的大好时机。在德国的支援下,1920年,爱沙尼亚、立陶宛、拉脱维亚宣布独立。

 

当时的苏联为应付内战而焦头烂额,无暇顾及波罗的海,无奈之下只能默许。丢了波罗的海之后圣彼得堡处于孤立状态,为顾及大局和安全着想,苏联不得不把首都迁回莫斯科

 

尽管实现了独立,然而三国依然环绕在大国斗争的纠纷里。到了1939年,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:

平定内乱后的苏联休养生息恢复了生机,反而德国却面临多重的外交压力而分身乏术,无法照应到远方的“亲戚”,给予苏联“收复失土”的良机————

 

同年(1939)八月,苏联先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,让德国同意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领土。与此同时,苏联在从多方面着手:先派遣军队入驻当地以稳定局势、同时鼓励当地的亲苏人士上街宣扬加入苏联的好处、再分别和三国的政府签订了合并条约,结束了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将近二十年的岁月。

 

尽管收复了失土,却不见得收复得了人心————

 

也许受历史文化等背景影响,波罗的海三国总是搞窝里反:苏联解体时最先带头分道扬镳、后来还和西方越走越近、甚至还跟俄罗斯唱反调、退出独联体等等作为,说明了波罗的海三国与苏联阵营针锋相对南辕北辙的本质。

 

 

共: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