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翻译 繁体版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民俗文化
淺談饅頭和拉麵

 

# “饅頭”所代表的各種食物
    饅頭這個名詞,在許多地方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食物。包括亞洲的中日朝韓,中亞及蒙古,乃至於土耳其都有饅頭。然而所指的卻各不相同。


    說到其由來,要從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說起。
    話說諸葛亮攻打南蠻,成功降服孟獲,班師回朝的途中經過瀘水,軍隊準備渡江時,突然狂風大作,鬼哭狼嚎,大軍無法渡江。
    諸葛亮召來孟獲問明原因。得知兩軍交戰,陣亡者無法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,故在江上興風作浪,阻撓眾將士回程。依照當地習俗,大軍若要渡江,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,方可風平浪靜。
 諸葛亮心想:大戰方休,豈能再枉殺人命?遂生一計:命廚子以米麵為皮,內包牛羊肉,捏出49顆人頭。然後,陳設香案,灑酒祭江。
 從此,在民間既有了“饅頭”一說,應是取自“蠻頭”的諧音。
    明代郎瑛在其筆記《七修類稿》中記載:“饅頭本名蠻頭,蠻地以人頭祭神,諸葛之征孟獲,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,謂之‘蠻頭’,今訛而為饅頭也。”
 諸葛亮創始的饅頭,畢竟裡面加上了牛羊肉餡,工序複雜且花費較多。於是,後人便將做餡的工序省去,就成了現在的饅頭。而有餡的,則成為包子。

 

    蒙古國的饅頭(мантуу)和中國比較類似,但與其說是饅頭,到更像是花卷。一般在正餐裡作為主食搭配湯食用。此外還有大肉包形狀的饅頭包子(мантуу бууз),之所以稱之為饅頭包子,是因為蒙古人平常食用的包子形狀較小,屬於湯包,而饅頭包子比較乾燥,口感也不一樣。

 

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式豆沙包在當地稱為饅頭   左图出自cookpad.com ,右图出自维基百科
    日語的饅頭,指的是(包子)。因为日本没有中国式的饅頭,便把包子稱之為饅頭(饅頭、まんじゅう,念做manju)。肉包子便叫做(肉まん,nikuman ),豆沙包就叫做(あんまん,anman)。最初據說是僧人傳來的,所以沒有包肉。後來慢慢發展成各種類型。一般而言,把皮厚而軟的稱為中華饅頭(中華まん)。有趣的是:日本的中華饅頭,有些自創的品種,如咖喱餡的,香蕉餡的等等,在華人世界是看不到的。

 

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韓語中的饅頭,指的卻是餃子 图出自delicook.com 

再來到朝鮮半島,饅頭(만두,念做mantu)又不一樣了,代表的居然是(餃子)!然而當地也有饅頭這種食物,稱之為찐빵(jjinbban,蒸出来的麵包)。此外也有類似中國的包子,叫做왕만두(王饅頭,指的是大型的餃子)。

 

中亞的蒸餃也叫做饅頭,图出自kulina.ru 

    妙的是:中亞竟然和韓國如出一轍,把餃子稱之為饅頭(俄語叫做 манты)。只是韓國的饅頭以湯餃為主;而中亞的饅頭則以蒸餃為主,有的形態還類似包子。

 

  土耳其式的餃子堪稱東西合璧

   遠在歐亞交匯的土耳其,可能受中亞影響,主食裡的餃子也稱為饅頭(manti)。不過其調理方式比較西化,可說是東西交融的成果。

 

 

# 形形色色的“拉麵”
   無獨有偶地,拉麵這個詞也遍佈于東亞和中亞。同樣是麵類,也有明顯的區別。
   據說拉麵是唐朝時期回族發明的,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。不過其向東傳遞而普及的年代比較晚。

 

   日式拉麵種類繁多, 圖出自維基百科

   日本古代雖有麵食,但拉麵這個詞彙(ラーメン)却是從明治年間才有的。後經過種種改良,以迎合當地人的口味。發展成各式各樣的流派和類型。
   二戰後,吃拉麵在日本急速風行,成為時尚。目前全日本大概有二十萬家以上的拉麵店,在橫濱甚至還有以拉麵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。是拉麵迷必去的朝聖地點,內容包羅萬象,開幕以來參觀人數已突破四百萬人次。

 

   韓語中的拉麵指的是速食麵,圖出自auction.co.kr 

    韓國雖有各種麵食,但拉麵(라면)一詞指的是速食麵。   一般較常见的湯麵稱為(국수),類似刀削麵。夏天的涼麵,稱為冷麵(냉면)。吃之前習慣用剪刀剪碎。


 

   新疆拉麵拉條子
   

中亞的拉麵:拉格曼


   在中亞,有種叫拉格曼(лагман)的蔬菜肉湯麵,據說這名稱起源於中國的拉麵。主要的配料有羊肉,馬鈴薯,以及洋蔥,紅蘿蔔等時令蔬菜。一般是先把肉和蔬菜炒熟了以後和在湯麵裡。而新疆的拉條子食材大同小異,只是比較類似於乾麵。

 

 

共:1页
上一篇: 暂无
下一篇: 蒙古包和遊牧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