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章数: 1029
- 作品数: 11
- 意见反馈: 82
- 访问人数:
- 创建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- 更新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作者心声:
高中一年级时,班导师说了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。至今都难以忘怀:
几年前,他带的班上有位性格内向的同学。原本品学兼优,后来父母离异给他造成不小的打击,心情低落之余也影响了学习意愿,逐渐地和班上爱玩的同学们游荡。
有一天,当他们和他校学生在路上起了衝突进而打起群架,由于情况严重全被抓进了少年组(戒严时期警察掌管少年犯罪的单位)。到了少年法庭,主事者竟然因为家长有官方背景或买通了法官而无罪获释,两三个最没钱没势的反而成了代罪羔羊进了少年监狱。出狱后这几人前程几乎被毁,就学就业都不顺利,家庭又不给与支持和谅解,最后无奈沦落黑社会。
某天班导师(班主任)在路上偶然遇见这位同学,閒谈之余觉得其善良的本性还在,但迫于现实已经无法回头而深表惋惜。
这故事有两个层面引人深思:
(1) 司法黑暗:威权时代以来冤狱氾滥,受害者不计其数。民间有戏言:台湾有三法:金钱法,人际关係法,没办法。诸多审判案件中,最弱势的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。直到今日弊案丑闻都未曾间断过,实为一大污点。
(2) 孩子何辜?资料显示:问题青少年大多数来自于问题家庭。家庭不幸福是其行为偏差的主因。但长久以来,特别是威权时代,最弱势的青少年往往成为严刑峻法下无辜的代罪羔羊。而悲剧的製造者:问题父母,在传统中华儒家思想“长者为大”,“天下无不是的父母”的万恶保护伞下四处横行。因而类似的悲剧接连不断。直至今日,家庭暴力,虐待儿童的事件在台湾依旧频发。就算施虐者有受到处罚,比起受害者根本微不足道!
现在该事件的当事者应该已经白髮苍苍,而在大学就写下初稿的我也已步入不惑之年。20多年一晃而过,心中的不满和愤慨却未能平息。日前重新编排完成现今的形态。
我以上述的故事为主轴,这首歌献给家庭不幸的孩子和受司法不公迫害的受难者。
本作品也有歌曲和演奏曲两种版本。
愤慨少年心(七除二作品之五)
作曲/作词/七除二
(1) 想阮细汉起,父母无真情
破碎的家庭,逼阮流浪过日子
流浪儿,无偎无依,谁人交心将尹当作知己
年少时,懵懂无知,为着情义甲人拼生死
审判庭,无天理,只看黄金没问原因
送了钱做伊去,犯罪的无代誌,无钱无势就沦为牺牲品
(2) 放眼这世间,何处是咱生存的所在?
家庭无温暖,社会当作是麻烦
苦命儿,本性没歹,大人作孽连番来受难
施害者,没受制裁,同款的悲剧一摆搁一摆
心内恨,免瞭解,何必虚伪搁无聊的关怀
还阮公道来!我的路我主宰,残缺的人生甘会堪重来?
(3) 苦命儿,本性没歹,大人作孽连番来受难
施害者,没受制裁,同款的悲剧一摆搁一摆
真毋甘,真愤慨,绝对麦接受命运的安排
# 向前衝看麦,消灭那黑暗,创造自己光明的世界
# 反覆
1988年做,2011年重编
(備註):由于受限于繁簡字體轉換系統,標記顔色的字在繁體版會出錯,請參照簡體版爲準。不便之處請見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