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翻译 繁体版
漫谈天地
最近更新
统计
  • 文章数: 1029
  • 作品数: 11
  • 意见反馈: 82
  • 访问人数:
  • 创建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  • 更新时间: 2012年9月23日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民俗文化
江户文化面面观之二:身份制度与各行各业

 

严格的身份制度是江户时期的另一项特色。德川幕府依照古中国士农工商的理念,根据职业划分身份等级。同时设置了繁琐的规定,想改变身份并不容易。相对于烽烟弥漫的战国时代,并无严格的身份区别与限制。武将不具备绝对优势(若战败或遭遇群众造反很容易被罢黜);庶民也能鲤鱼跃龙门成为一方霸主。德川幕府的身份制度不仅压制群众作乱的能力,降低了风险,也为巩固政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


# 士:武士成为绝对的掌权者
武士毫无疑问地成为统领群众之首。由于身为表率,对于其要求也相对严格。幕府提倡文武并重,学问和武艺,是每个武士必修的科目。幕府和各大名均设有培养人才的场所。

武士的装束(左2和右1,右2持刀者)。图片出自维基百科
武士们的居住场所也较为优越。上级武士如将军,大名藩主住在城堡,大臣们在周围备有公馆(称为屋敷)。下级武士则散布于周边的城镇。然而其俸禄并不见得最为优渥。这是长期以来,重视名誉胜于金钱利益的价值观所使然。
对于一般庶民,武士还具有一项生杀大权,叫做【切(斬)捨御免】,格杀勿论之意。庶民如果对武士辱骂,刻意冲撞挑衅,或在路上蓄意拦阻挡道时,武士有权利拔刀斩杀。由此更加塑造了武士的威严,让庶民心生敬畏。尽管如此,在二百六十余年的岁月,除了某些动荡时期外,政局基本平稳,许多武士安然渡日,甚至一生未曾拔过刀。
武士的人口比例,在当时仅占百分之六到七左右。

 


# 农:为数众多的“百姓”
主要指的是从事农业的农民,此外如渔民,猎户等群体也列入百姓的行列。在农业立国的当时,百姓的比例极高,占了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五!

百姓在当时占有绝大多数的比重。图片出自维基百科
百姓一般居住在自家村落,无许可不得擅自进城。每年必须向领主缴纳米粮或税金(称为年贡)。然而人数庞大,一旦遇上荒年或课税过重则容易暴动失控。幕府和各大名对此也格外谨慎。有提拔豪农出任下级武士(俗称庄屋)和补助奖励等种种措施。

 

# 工和商:住在市区的“町人”
当时的城市,又名为“城下町”,指的是城堡下面的市区。而居住在这些市区的平民,就属于从事工商业的町人。


大工(木工)工作的场景。图片出自维基百科

 

挑担的小商贩(图片出自亚马逊日文版,原作者:三谷一马)
工商业种类形形色色。工人一般称为职人,包括各类粗活和轻巧手艺加工的从业者。商人也五花八门,小到叫卖的商贩,商铺,食堂。大到各种“问屋”(批发或大型商店之意,如呉服問屋指的是服装店、材木問屋指木材批发商、廻船問屋指船运公司)都算在其中。厉害的商家,收入往往大幅超越武士而呼风唤雨不可一世。在幕府中期曾经为了整顿财政而调整策略发展商贸,却反而加速贿赂和腐败而不得不作罢。
工商业的“町人”,合计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。


# 其他群体
士农工商合计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,其余的百分之一左右,主要有以下几个群体:
 皇族及其相关成员
德川幕府颁布了“禁中並公家諸法度”,对于皇室和幕府的职权做了明确的划分。当时天皇和皇族居住在京都。包括公家(皇室贵族)在内的成员除了参与象征性的祭祀典礼外,毫无权力可言。

 

皇族在当时毫无实权,属于闲散状态。图片出自雅虎日文版图库

 

 被差别部落(贱民)
为了强化对民众的统治和威慑,幕府在庶民之下又设立了贱民部落。区分为“秽多”和“非人”两个等级。

  
秽多(左,皮革处理业)和乞丐(右)同属于贱民阶级。图片出自维基百科
秽多,一般指屠宰业和皮革制造业。由于环境因素,容易染上污秽,因而有此称号。而非人的种类较多,如处理尸体,打扫粪便,殡葬业,掘井业,乞丐,看守街道(所谓的番太),流浪艺人,犯重罪被贬的罪犯等等。这些人被限定在恶劣的环境下居住,且代代世袭不得转业!称为被差别部落。幕府和诸大名借此加强对庶民的威慑。当时的贱民部落以关东和关西地区较多。针对这些部落,幕府设置了【弹左卫门】的官制来统辖管理。讽刺的是:被差别部落问题在号称“现代化”的明治维新以后反而更加严重,直到上世纪末才有所缓和。


 浪迹江湖的“渡世人”
所谓的“渡世”,成员不属于上述任何领域,由帮派性质的组织构成。类似中国的“江湖”。

笠和披风是渡世人服装的特色。图片出自雅虎日文版图库


这些帮派大都活跃在各个宿场(驿站),成员们来自农村和市镇。多半因为谋生困难而下海,经营赌场并充当保镖和打手,或各商家之间的协调人。看似离经叛道却并非十恶不赦。行善的锄强扶弱斩奸除恶,也被群众称之为侠客。作恶的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:“渡世人”所持的刀和武士刀有所不同。称为“どす(長脇)”。一般武士所用的叫“二本差し”,指腰间插着两把刀,长刀叫本差し,短刀叫脇差し,经过改良的長脇、長短介于两者之间。


 所谓的浪人和苗字带刀
原词也称为“牢人”,指无正当职业,居无定所的流浪客。到了江户时期,指那些失去职业的武士们。比如说:某藩苛政害民,民怨沸腾,幕府则采取“改易”措施。将该藩藩主罢黜,领地并入其他各藩由他人接收。藩主退位后该藩原本所有的武士们便失去了职业,成为“浪人”。
  

不剃髪是浪人的特色。图片出自雅虎日文版图库

浪人失业后从事的职业很多元。有人在【寺子屋】(孩童的私塾)教学,有人在剑术道场教学,也有人充当保镖打手。也有人浪迹天涯行侠仗义,这也就是时代剧中浪人占有的高比重之故。
由于经由废藩而造成的大量武士失业严重影响治安,幕府中后期对于废藩改易比较持谨慎态度。
浪人的另一项特权是所谓的“苗字带刀”,就是说可以保留原来的姓氏和刀。当时庶民是没有姓氏的。但少数例外的豪农和富商,受到幕府的提拔晋升为下级武士后,可保有“苗字带刀”的权利。

 


# 身份变更的方式:
最后来看看如何更改身份。一般庶民想晋升为武士,除了少数有实力的被武士亲自提拔外,到武士家工作或被武士收养成养子或养女是较为普遍的方法(因为当时为世袭制,没有后代就等于断了后路,失去俸禄)。还有极少数下级武士拍卖武士执照的,平民收购后也可以晋升为武士。
至于武士想成为庶民的也有,不过相对而言极为稀少。因为当时重视的是名誉和尊严,很少人愿意自贬身价苟且偷生。

 

 


共: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