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翻译 繁体版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民俗文化
遊牧民的馬和馬上競技

游牧民的马和马上竞技


  说起游牧民族,就一定得提到马。它不仅是交通工具,也是速度,战斗力和财富的象徵。在古代战役中,马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
 

  Ⅰ《马的品种与特色》

  # 粗壮勇猛的蒙古马

  蒙古马以体力及耐力而闻名。儘管个头矮小,体高仅1米3上下,但耐寒耐热耐饥渴的功力实属一流,又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,再艰苦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,生命力极强。速度虽一般,但路遥知马力,长途跋涉,连续奔驰数十公里也不显疲累。而且四肢粗壮不易受伤,又耐劳不畏粗活,在战场上勇猛无比,歷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。蒙古西征时,欧洲人就因为轻视了蒙古马而吃尽苦头,尝尽败仗的滋味。

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传统蒙古马具有过人的体力和耐力

 

  # 各有所长的西域马

  新疆马与哈萨克马类似,个头中等,体高近1米4,体力耐力和耐寒力强都不差,速度一般。天山山脉的吉尔吉斯马个头较大,虽然耐饥渴的功力不如蒙古马,但擅长翻山越岭,耐严寒,体力及耐力也属上乘。都是当地牧民们的主要坐骑。

  伊犁马是新疆地区的宝马,由当地哈萨克马和俄罗斯马混血而成。清朝初期,在伊犁各地建立多处马场,培育良驹以供军需。后来在对準格尔葛尔丹的征战中,清军乘伊犁马所向披靡、连战皆捷,重创葛尔丹大军。这对伊犁马的繁殖产生了积极影响。长年来的培育改良,其体格高大魁梧(将近1米5)、俊秀结实、具有遗传性稳定、耐粗饲料、抗寒抗病能力强、力速兼备等良好的性能。

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擅长山路的吉尔吉斯马是高山居民不可或缺的伙伴

 

  # 汗血宝马来自中亚

  中亚西部的马,主要有三个品种。卡拉拜尔(Карабаир),伊欧木德(иомуд),以及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(ахалтекинц)。其中卡拉拜尔属于乌兹别克斯坦仅有,阿哈尔捷金主要生长在土库曼斯坦,伊欧木德分佈于两国。这些马生长在沙漠,耐热耐渴又适合长途跋涉为其共同的特点。卡拉拜尔和伊欧木德身材中上,体格结实,体力及耐力都不差,速度也不错。不但能跑也能拉车驮重物。

 

  乌兹别克斯坦的卡拉拜尔马

 

  闻名世界的土库曼名马阿哈尔捷金,和阿拉伯,英国马并列为当今三大纯种马。光看其俊秀的体型和优美的曲线,就能肯定其身价。其速度更是不在话下,屡屡在欧洲的赛马大会上夺冠而令人讚叹。除了速度和美感外,耐酷热又能长途奔驰为其另一大长处。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,一天只需喝一次水,1935年和1988年,土库曼斯坦的骑手们组成的连队从首都阿什哈巴德出发,沿途穿越沙漠,草原,山脉,只用了八十余天就到达4300公里外的莫斯科。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、赛期60天的比赛中,54匹参赛的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。阿哈尔捷金集种种优点于一身,造就了其不凡的身价,因而成为了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及国徽标誌。

    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盛装的土库曼斯坦骑手和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

  汗血马阿哈尔捷金体高1.55米左右,产地为北部欧亚大陆。自古至今繁衍生息,从未断过血脉,目前除了土库曼斯坦外、在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都有阿哈尔捷金马。

     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汗血宝马优美的曲线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汗血宝马的英姿(图片由Dntours提供)

  影音文件观赏链接:

 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QxOTM0ODcy.html

 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QzMzYyOTcy.html 

 

  # 哥萨克骑兵的俄罗斯马

  自沙俄到苏联时期,哥萨克骑兵曾引进俄罗斯马在各地繁殖并与当地的马混血,这些马儿曾是当时各地骑兵队的主力,主要的品种有顿河马(Донский),布琼尼马(Будёнь)等等。

  顿河马温驯脾气好、吃苦耐劳,易于饲养,适应性强,能够在冰冻的顿河乾旱草原中生活。布琼尼马是苏联培育出的温血马,常作为军马.具有持久力和耐力,身体高大强健,体高1.6米左右。而它们混血的后代集合了各项优点,世世代代在各地活跃。除了中亚和蒙古国,中国东北和内蒙都有这些马繁育的后代。

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顿河马高大而温驯

 

  有趣的是:除了蒙古马外,各地的马大都不用骟(把公马阉割,避免其发情,使其情绪安定以方便骑乘)。这对于习惯于西方马术的骑乘者而言很新鲜(欧洲和阿拉伯的公马,骑乘时必须骟掉)。相对于欧洲马术属于贵族等富有阶层的专利,游牧民族的马儿们实用耐操,是几千年来陪伴着游牧民们的好伙伴,这就是其价值之所在。

 

  Ⅱ《多彩多姿的马上竞技》

 

 

  游牧民族既然少不了马,那马上竞技更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题。许多马上竞技及庆典为人所熟知,大致把各地各种马上竞技分类为:

 

  # 赛马:

  非常巧合的是:除了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长距离大赛,各地庆典的参赛主角都以孩童为主,如蒙古的那达慕(наадам),布亚特的苏尔哈尔班(сурхарбаан),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拜嘎(Байга)等等。之所以只允许孩子参加,除了从小培养孩子马术之外,孩子的身体轻对马的负担小,马才能跑得快。那达慕依照马匹年龄和状况来决定竞赛距离的长短,如两岁马跑15公里,三岁马跑20公里等等。拜嘎也如出一辙,从最短的5公里到50公里不等,并规定骑手不得配马鞍,参赛孩童的年龄在7到14岁之间。

  除了一般的奔驰外,还有一种快步竞速赛。马不准奔跑,只能以对侧轻快步前进(俗称的走马)。如同田径中的竞走。蒙古称之为Жороо,哈萨克斯坦称之为Жорга-жарыс,吉尔吉斯斯坦叫做Джорга-салыш,比赛中若出现跑步现象,参赛者将被取消资格。

 

  # 短蹬的作用

  一般的赛马,骑手们之所以骑短蹬并趴在马上方,为的就是降低风阻并减低马的负重。所以与一般依照腿的长度来调整脚蹬的欧洲式骑法完全不同。无独有偶地,蒙古人骑马也习惯短镫,脚镫固定在短的位置不调整高低,把身体的重量向上提,为的也是减轻马的负担,让马跑得更轻鬆更快。

 

  # 赛马前后

  那达慕赛会上,驯马师为了取得好成绩,必须对马进行食物及饮水的控制。赛前把参赛的马儿拴住,严密监控其饮食状况。赛后立刻用木条状的工具给马儿刮去汗水。受到这种特殊待遇,马儿在那达慕期间都比较敏感亢奋。

     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赛马前必须控制马的饮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比赛完后驯马师为赛马刮汗水

 

  # 马上搏斗:

  有多种项目,大致分为:

  1.马上拔河:阿尔坎塔尔图什(аркан-тартыш),是哈萨克斯坦的马上拔河赛,由两人或两边人马同拉一根绳索决胜负。

  2.马上角力:吉尔吉斯斯坦的欧达尔旭(Оодарыш)。两名骑手骑着马相互推撞,试图把对方拽下马来,或者把对方推出界限外算分出输赢。好比是[马上相扑]。骑手依照体重来分级,通常比赛进行15分鐘。而在哈萨克斯坦也有类似的(Аударыспак),它规定参赛者必须年满18岁,达到一定的体重标準,两人骑着不备鞍的马上演肉搏战,看谁先把对方拉下马。

吉尔吉斯传统的马上角力欧达尔旭

  3.马上决斗:土库曼斯坦当地最传统最刺激的比赛叫做乌鲁士(уруш)。发源于两军对阵,双方派出的斗士手持刀剑或标枪进行决斗。当有一方的斗士获胜,它所属的军队就赢得此战。吉尔吉斯斯坦的Сайш,也是骑手们手持标枪的一对一对决.

 

  # 马上拾物:

  天格流(Тенге-лю),流行在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竞技,选手们骑着快马,拾起放在地下的钱币或手帕。每隔20米就有一个,共计10到20个目标。而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有类似的(Тыйын-энмей)。

  

  影音文件观赏链接:

 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MwMDA5MjMy.html 

 

  # 刁羊:

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亚各民族流行的刁羊(图片由Advantour提供)

  乌拉克塔尔图什(улак-тартыш),流行在中国新疆,中亚和阿富汗的马术运动。又被称为马上橄榄球。两边人马争夺山羊的尸体(重30公斤以上)。抢到手后必须将山羊带回自家球门内才算得分。两边球门距离为300至400米,球门宽度为20至30米。比赛期间参赛者只能鞭打自己的马,不得鞭打对手的马或妨碍其活动,更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将山羊固定在鞍子上。一般进行15分,若平局则加赛15分。如果还分不出胜负,则两队各挑一名好手进行一对一的对决,歷时10分鐘。

 

  # 姑娘追:

  齐兹库 Кыз-куу (кыз-кумай, кыз-джарыш), 流行在中国新疆,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。可说是最浪漫的马上游戏。

  在300到400米的大道上,小伙子和姑娘展开了马上的追逐。去程小伙子追姑娘,追上了就从旁拥抱亲吻。回程则是姑娘追小伙子,小伙子如果被追上就得挨姑娘的鞭子。

 

 

  上述的马上竞技原则上在各地都看得到。特别是重大节日或庆典时还有大型表演。来自各个部落的骑手们同场竞技,热闹非凡。

 

 

  Ⅲ《艺术般的鹰猎》

 

  最后来谈谈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特有的鹰猎,在哈萨克族的传说裡,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, 是蓝天的终极猎手。如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。猎鹰金雕----是他们打猎时最的好伙伴与传统的武器。

  鹰猎师一般都是世代相传的。想要成为鹰猎师必须先学会製作必备的道具:给猎鹰带的眼罩(骑马出发时,为防止猎鹰分神,罩住起眼睛以安定其情绪),自己戴的皮制护臂手套(鹰爪锋利,停在手臂上时必须戴上长及肘部的手套保护),类似弹弓的三脚架(猎鹰一般重达20公斤,长时间停在手臂上是一大负担,故必须有个架子来分担手臂的负荷),系着鹰爪的绳子(具有固定和监测其行踪的功用),这些都是不可或缺而且必须自己学会製作的。

吉尔吉斯斯坦鹰猎师的全套装备

 

  猎鹰的训练是异常繁琐艰辛的,第一步必须教它顺从主人。先让鹰站在一根两头系着绳子的木棍上,来回摇晃木棍,直到鹰被弄得晕倒在地。其间只给它饮盐水或茶水,不给食物,渐渐鹰就乖顺了。

  再来是分室内外进行餵食和捕食训练:

  在室内,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,让鹰前来啄食,饥饿许久的猎鹰,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,人则一次次把距离拉远,反復地进行,直到鹰能飞起来,啄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。室内调驯结束后再到室外,要先把鹰尾的1 6 根羽毛用线缝起来,让它无法高飞,只能在小範围内活动。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,让它由空中俯衝叼食。这样驯练一段时间,再拆去尾部的线,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长绳,像放风筝似地 让它去捕获猎物,待熟练后,可将手中的绳子鬆开,但不能取掉。因为它一旦飞跑,绳子还吊在空中,鹰猎师骑马容易追到。如此反復地演练,直到双方互相信任,猎鹰们习惯了鹰猎师的气味及口令,听得懂命令并能独当一面,捕得住大型猎物后才算圆满。

  影音文件观赏链接:

 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c1NzI3OTgw.html 

 

  # 体验记

  2003年夏天,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畔,笔者亲眼见识到了鹰猎。主人萨金宝尔住在湖畔的小镇上,他一家从祖辈以来都是鹰猎师,自然地从小就继承了这项技艺。他给我展现了祖先们的相片和画像,并带我参观了自己的猎鹰场。裡面饲养着十来隻猎鹰,有大有小,通常一岁就能成鸟。除猎鹰外,还养着其他动物,他的本行是兽医,苏联解体后给外国游客欣赏鹰猎成了夏天的一大收入源。

  翌日抵达主人驻扎的营地,马已备好,猎鹰也已经蓄势待发。萨金宝尔对我说这是隻年轻的猎鹰,为了今天能顺利捕得猎物,昨天刻意饿牠一顿。

 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鹰猎师的营地

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蓄势待发的猎鹰

  我们骑马往山上出发,到达较高的位置,萨金宝儿取下猎鹰的眼罩,一声令下猎鹰俯衝而下,在山下盘旋了一阵子没有展获,回到主人身边。换个方向,朝山的另一方骑去,到达另一处山顶,萨金宝尔再度放出猎鹰,只见它在某个洞裡停了一下,回来时嘴裡叼着一隻山老鼠。由于猎鹰昨天没吃饱,马上就把老鼠给吃了。我们再朝另一端尝试,结果依然没收穫,只得打道回府。主人向我解释,看鹰猎的时机在冬季较佳,有机会抓到狐狸甚至是狼,而夏天这些大型猎物出外活动较频繁,不容易抓得到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取下眼罩準备出击

  结束了鹰猎,回到营地时已将近黄昏。主人领我走进毡房,给我展示其猎鹰们所抓到的猎物。狐狸和狼被扒了皮挂在墙上,说明了这些猎鹰们的战绩。当天晚上气温剧降,又下起雨增添不少寒意,萨金宝尔拿出了宝物---狼皮大衣给我穿上。这件大衣非常厚重,据说一件大衣得四隻狼皮,花将近一年的工夫才能缝製完成。毡房内没有炉灶,晚上在毡房内过了湿冷的一夜,靠的就是这张狼皮大衣保暖。

        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猎鹰捕捉到的狼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猎鹰捕捉到的狐狸

  鹰猎,不仅是一项技能,更是一种伟大而美妙的艺术。是人,鹰,马三者合为一体的完美演出。